電書朝代中文電子書店:書市話題:閱讀相關
        讀讀科幻小說吧!by 伊安.馬丁 (Ian Martyn)
         
        譯註:這篇文章原本於 2015 年 3 月 18 日刊於美國科幻作家伊安.馬丁 (Ian Martyn) 的部落格,現經作者同意之後翻譯刊出。
         
        嗯,我知道,你會以為我提出這種建議是因為我自己是個科幻作家。我確實希望你有朝一日能讀讀我的作品,然而我們有整個世界(以及許多其他世界)的優秀科幻作品,能帶你盡情遨遊那些你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們的文學界為什麼要把科幻小說納入「類型小說」(genre fiction) 這個有些貶抑意味的文類。類型文學為什麼就比較低劣?這世上又有哪些作品可以算是「非類型小說」?它們不都是小說,都在說故事嗎?的確,有些故事想傳達「某種訊息」,或是想透過虛構人物而讓我們警覺現在和過去的許多狀況、生活和情境。然而任何故事的底線都在於:其必須具備某種娛樂性。在過去,口述文學通常是一種世世代代傳承共通歷史或理念的方式,而要做到這一點,它們必須能和觀眾產生共鳴,這本身就是娛樂。
        前文強調「有些故事想傳達『某種訊息』,或是想透過虛構人物而讓我們警覺現在和過去的許多狀況、生活和情境」,事實上,科幻小說的優勢就在於我們不受限於現在或過去。我們可以一窺未來,設想人類的所作所為對這個世界或彼此會造成什麼後果,我們也能用一種不具威脅、更非教條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說的並不是事情必定會這樣發展(因為沒有人能確知這一點)。反之,我們說的是事情或多或少可能會有這樣的轉變。在科幻小說中,我們可以讓事情發展到極致,通常也都是某種古怪的極致。如同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過的,「我們可以放膽想像」。事實上,如果我們觀察今日的尖端科學極多元、極迅捷的發展,誰又能說,未來必定會或絕對不會發生某種事情呢?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早已告訴我們,我們移動的速度不能比光更快,然而許多嚴肅的科學家卻正在思索這個可能。
        我相信,科幻小說能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照見我們當前的自己。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掙扎和惡夢投射到遙遠的未來,然後透過可能比較不那麼具備威脅感的「科幻小說」名義來加以討論。艾西莫夫 (Issac Asimov) 的「基地和帝國」三部曲以及瑞.布萊德柏里 (Ray Bradbury) 的「火星紀事」都是對於 1950 年代的世界的反應:對於冷戰、核武器的毀滅性以及我們所知的文明可能終結的真實恐懼。當前盛產的一系列「末世後」小說當然也反映出我們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的各種焦慮。
        在所有的這一切之餘,科幻小說能給我們的真正好處是:它能帶我們超越自我的內視,進而用其他小說所無法做到的方式,激勵我們的想像力無限飛越。我一向認為,我們人類同時需要科學和科幻小說。儘管當前的我們似乎把世界搞得一團亂,我依然相信,科幻小說可以、也會繼續提供各種構想和靈感,驅使人類追求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所以,讀讀科幻小說吧!別只是把它當成類型小說而撇在一邊。你可以試著讀艾西莫夫(最近有書評認為我的《諾亞計畫》(Project Noah) 承襲了他的傳統,這確實是一種讚美)、克拉克 (Arthur C. Clark)、博瓦 (Ben Bova)、貝爾 (Greg Bear),或是比較當前的雷諾茲 (Alistair Reynolds)、麥克勞 (Ken McLeod)、還有不久之前去世的班克斯 (Iain M, Banks)。我保證,就算你不熟悉他們的作品,讀完之後也不會失望。當然,你也可以試試我的作品!
        一如往常,我歡迎你的意見或評論。
        伊安.馬丁
                             
         
        Image thanks to: 伊安.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