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介:「華夏為詩的國度,中華民族歷朝歷代都有詩人將統治者的暴虐和百姓所承受的苦難用詩歌記錄下來。自《詩經》始,就有《伐檀》、《碩鼠》、《節南山》、《雨無正》等詩歌揭露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諷刺君王任用奸佞小人和無恥官員的貪瀆猖獗。到了漢代,又有《東門行》、《婦病行》、《孤兒行》、《十五從軍征》反映貧苦百姓飢寒交迫的悲慘生活。」
「唐代詩聖杜甫更是以他悲天憫人的如椽大筆寫下傳誦千古的《兵車行》和《三吏三別》為百姓蒙受的苦難大放悲聲,千載之後猶能讓讀者泫然淚下。甚至在異族統治下的元代,詩人還可以發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嘆。」
「清代為維護和鞏固滿人的統治,大興文字獄,從漢文人的作品中摘取隻言片語,斷章取義,羅織罪名構成冤獄,文人被冤殺無數。饒是如此,也還有詩人勇敢地站出來喊出民間的疾苦:『不論鐵鹽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
「自共產主義幽靈遊蕩到神州,迄今已近百年,國人所受摧殘已臻極限,但在統治者的淫威脅迫和堅持不懈的洗腦下,文壇竟是一片歌舞昇平,就算發生了極為慘烈的天災人禍,也有無恥文人跳出來『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縱做鬼,也幸福』。」
「我從小生活在那個邪惡集團統治下的人間地獄,親歷和目睹了善良中國人民所承受的種種苦難,一直想把這段不堪回首的痛史記錄下來,以儆醒國人,只恨自己無八斗之才,又一直忙於生計,無暇詠唱。退休後不付淺陋,動筆寫了詠史詩詞二百餘首,將中共自建黨至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都寫成詩詞,就詠史詩而言,自信從時間跨度、連貫性和數量上尚無前人。」
「希望能寫到這個邪惡政權終結的一天,以告慰華夏億萬冤魂。」
|